2017年8月24起,宁晓英副监狱长召集攻坚第一组主要成员,开始进行案例信息收集和评估工作。各目标罪犯所在监狱提供了服刑人员日常改造表现及社会关系、背景信息、临床症状、相关心理测试量表等个案矫治档案资料。截止9月13日,攻坚组邀请心理专家指导并组织了案例督导活动一次,案例座谈3次,攻坚组助力面谈1次,效果较好。
8月31日,攻坚组在金堂监狱对目标服刑人员李XX的案例开展座谈。总结出该名服刑人员的早年创伤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缺乏,使之对人不信任,或不敢信任。大家分析认为他的认知模式中具有“所有的人都是对我不好的;即使有人对我好,也是虚假的或有目的的;即使对我好是真的,也是不长久的”等等不合理信念。究其原因来自早年客体关系的破坏和当前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改变的关键是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好的客体,重新对他进行人格的养育。攻坚组讨论后将咨询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是咨询师继续跟踪个案,支持与陪伴,积极关注;二是监狱和监区对该名服刑人员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关注,正向强化;三是积极联系他姑妈,帮助其获得亲情支持。
9月5日,攻坚组邀请心理专家赵跃勤老师,在成都女子监狱开展了案例督导活动。本次督导从攀西监狱目标服刑人员唐XX的强迫性行为特征引入,分析了强迫性心理行为特征。大家从强迫性人格结构、强迫性神经症及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时就偏执型人格在狱内人群中较为常见的规律,与会心理咨询师和管理民警进行了热烈讨论,帮助大家懂得这类人群具有的“攻击+防御”特殊模式,为教育矫正提供了参考。而近期央视播出的成都女子监狱服刑人员田羽(化名)的案例,在本次督导中也引发了大家对于亲子关系的思考,在培养精英人才的过程中由于亲情的失衡,安全感丧失,使孩子的智商与情商发展无法同步,学业优异却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人格破产导致社会功能出现重大障碍,最终酿成大错。咨询师用陪伴融化着坚冰,期待她人格的重塑。在讨论金堂监狱服刑人员李XX的案例过程中,大家提到了女性心理咨询师民警面对男性押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认为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敞开心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咨询效果。
9月6日,宁晓英副监狱长带领攻坚组,并安排彝族心理咨询师民警对川中监狱目标服刑人员比吉XX开展了面谈,助力攻坚。当彝族女警咨询师用本民族语言同比吉XX亲切地交谈,并带去了姐姐比吉XXX的问候,这名年轻服刑人员的眼眶红了。特别是谈及监狱管理民警不远千里前往家乡帮助自己解决3个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时,他很激动,反复表示要牢记亲人的嘱托,不忘政府的关怀之情,面对现实,踏实改造。攻坚组成员学习了川中监狱多年来在社会帮教工作中建立多个网点、立说立行、亲力亲为的成功做法,深感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融冰破顽方法多样,有效果就是硬道理”。
9月7日,攻坚组在嘉陵监狱开展了目标服刑人员刘X的案例讨论。针对该犯有症状获益的现象,大家敏锐地发现他在隔离审查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因而强化了行为表现,甚至提出希望可以有更为宽松的待遇等不合理的需求。攻坚组从该犯平时喜欢看玄幻类小说的现象分析,认为他在现实中无力无能无用感强烈,所以需要在虚幻中寻求掌控感和超能力。为此,攻坚组商讨了下一步方案,决定将意志品质的训练作为该犯人格重塑的关键,拟通过咨询和该犯一起阅读观看励志类书籍和影视作品,并交流心得体会,帮助他建立起有力有能有用感,提升意志品质,顺利渡过漫长的刑期。期间,攻坚组成员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全面深入地学习了嘉陵监狱“互监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促进罪犯自觉改造的成功经验。
本阶段,攻坚第一组成功地搭建起相互交流的平台,收获的不仅是监管安全矛盾的化解,而且是服刑人员心灵重塑的契机,更是监狱管理民警和咨询师团队的结伴成长。大家纷纷自我觉察,主动发现自己在心理矫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尤其可贵的是形成了“心理矫治是个系统工程而非心理专业工作者的一技之长”这一重要共识,一致认为:监区民警的管理教育、服刑人员家庭的亲情链接、社会机构的共同关注,服刑人员人格的重塑和完善,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2017年8月24起,宁晓英副监狱长召集攻坚第一组主要成员,开始进行案例信息收集和评估工作。各目标罪犯所在监狱提供了服刑人员日常改造表现及社会关系、背景信息、临床症状、相关心理测试量表等个案矫治档案资料。截止9月13日,攻坚组邀请心理专家指导并组织了案例督导活动一次,案例座谈3次,攻坚组助力面谈1次,效果较好。
8月31日,攻坚组在金堂监狱对目标服刑人员李XX的案例开展座谈。总结出该名服刑人员的早年创伤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缺乏,使之对人不信任,或不敢信任。大家分析认为他的认知模式中具有“所有的人都是对我不好的;即使有人对我好,也是虚假的或有目的的;即使对我好是真的,也是不长久的”等等不合理信念。究其原因来自早年客体关系的破坏和当前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改变的关键是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好的客体,重新对他进行人格的养育。攻坚组讨论后将咨询方案进行了调整:一是咨询师继续跟踪个案,支持与陪伴,积极关注;二是监狱和监区对该名服刑人员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关注,正向强化;三是积极联系他姑妈,帮助其获得亲情支持。
9月5日,攻坚组邀请心理专家赵跃勤老师,在成都女子监狱开展了案例督导活动。本次督导从攀西监狱目标服刑人员唐XX的强迫性行为特征引入,分析了强迫性心理行为特征。大家从强迫性人格结构、强迫性神经症及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时就偏执型人格在狱内人群中较为常见的规律,与会心理咨询师和管理民警进行了热烈讨论,帮助大家懂得这类人群具有的“攻击+防御”特殊模式,为教育矫正提供了参考。而近期央视播出的成都女子监狱服刑人员田羽(化名)的案例,在本次督导中也引发了大家对于亲子关系的思考,在培养精英人才的过程中由于亲情的失衡,安全感丧失,使孩子的智商与情商发展无法同步,学业优异却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人格破产导致社会功能出现重大障碍,最终酿成大错。咨询师用陪伴融化着坚冰,期待她人格的重塑。在讨论金堂监狱服刑人员李XX的案例过程中,大家提到了女性心理咨询师民警面对男性押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认为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敞开心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咨询效果。
9月6日,宁晓英副监狱长带领攻坚组,并安排彝族心理咨询师民警对川中监狱目标服刑人员比吉XX开展了面谈,助力攻坚。当彝族女警咨询师用本民族语言同比吉XX亲切地交谈,并带去了姐姐比吉XXX的问候,这名年轻服刑人员的眼眶红了。特别是谈及监狱管理民警不远千里前往家乡帮助自己解决3个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时,他很激动,反复表示要牢记亲人的嘱托,不忘政府的关怀之情,面对现实,踏实改造。攻坚组成员学习了川中监狱多年来在社会帮教工作中建立多个网点、立说立行、亲力亲为的成功做法,深感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融冰破顽方法多样,有效果就是硬道理”。
9月7日,攻坚组在嘉陵监狱开展了目标服刑人员刘X的案例讨论。针对该犯有症状获益的现象,大家敏锐地发现他在隔离审查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因而强化了行为表现,甚至提出希望可以有更为宽松的待遇等不合理的需求。攻坚组从该犯平时喜欢看玄幻类小说的现象分析,认为他在现实中无力无能无用感强烈,所以需要在虚幻中寻求掌控感和超能力。为此,攻坚组商讨了下一步方案,决定将意志品质的训练作为该犯人格重塑的关键,拟通过咨询和该犯一起阅读观看励志类书籍和影视作品,并交流心得体会,帮助他建立起有力有能有用感,提升意志品质,顺利渡过漫长的刑期。期间,攻坚组成员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全面深入地学习了嘉陵监狱“互监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促进罪犯自觉改造的成功经验。
本阶段,攻坚第一组成功地搭建起相互交流的平台,收获的不仅是监管安全矛盾的化解,而且是服刑人员心灵重塑的契机,更是监狱管理民警和咨询师团队的结伴成长。大家纷纷自我觉察,主动发现自己在心理矫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尤其可贵的是形成了“心理矫治是个系统工程而非心理专业工作者的一技之长”这一重要共识,一致认为:监区民警的管理教育、服刑人员家庭的亲情链接、社会机构的共同关注,服刑人员人格的重塑和完善,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